金钱豹出逃24天对于“有原罪”的动物园我们是该爱还是该恨?

最近,三只从动物园中出逃的金钱豹,成了关注的焦点。目前第三只金钱豹仍旧没有下落,尚在搜寻中。

这次动物逃逸之所以如此引起关注,是因为三只未成年的金钱豹原本不必在野外生存这么久,也本可以不给周边居民带来恐慌。

一切都源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不负责任。金钱豹早在4月19日就已逃逸,动物园只是因为担心影响五一流量,就选择了不上报不公布。甚至在村民目击金钱豹报警后,仍在坚称园内没有动物逃逸。

而有关动物园失职的新闻,网上一搜随处可见。同样是今年五一,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的小熊猫也“出逃”了,但因为及时被抓回,评论区的风向是“好萌”“好可爱”,似乎无人在意这背后的动物园管理漏洞。

有人认为动物园的存在本身就是扼杀动物的自然天性,也有人通过逛动物园才渐渐有了动物保护意识。阿信今天就想来聊聊,动物园有原罪吗?好的动物园应该是什么样的?

据统计,中国34个行政区划里拥有至少200家动物园,每年都有1亿以上的游客到访。这些动物园内至少有643个物种,大约10万只动物生活在其中。

许多动物园,由于资金有限,或者管理意识差,园内不少馆舍过小、卫生条件不佳,而这些不合格的饲养条件往往会对动物造成直接的伤害。

在2014年,租展了“锦意”和“龙昇”两只大熊猫的郑州市动物园,在未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情况下,擅自将两只国宝转移到动物园内的其他场馆临时饲养,而场馆并不符合饲养大熊猫的条件。

结果导致“锦意”突然出现拒食、呕吐症状,最终死亡。随后,另一只国宝“龙昇”也被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接回。

对野生动物来说,它们需要的又绝不仅仅是卫生条件合格的生活环境。一只老虎的领地可达1000平方千米,而在动物园中,一只老虎往往只有一座山头,还有可能和其他虎共享。

这会让动物出现“刻板行为”——圈养环境中动物长期无法满足户外行为需求引起的单调行为。

熊山里的黑熊向游客作揖乞食、大象一直摇头晃脑甩鼻子、狮子老虎在馆舍内反复转圈踱步……

实际上,这都是在自然野外的动物不会出现的行为,动物们生活环境太过单调了,它们被憋出这样的行为。

维莱特博士在2007年的统计中发现,尽管随着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深入和应用,动物园不断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丰富植被并且尽可能模拟其野生环境,40%的动物园动物仍然会变得行为呆板,失去了野性与活力。

动物园里更常见的问题,是和参观动物园的人紧密相关。动物园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动物,然而许多参观者仍旧认为动物园是一个娱乐场所。

一只名为佳库的黑猩猩,2002年由北京引进到原乌鲁木齐动物园,现在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引进时,饲养员发现它有抽烟的嗜好,还会使用打火机。 后来,它又在游客的“唆使”下学会了喝啤酒,能自己打开瓶盖和易拉罐盖。

这只会抽烟喝酒的黑猩猩,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谴责,反而有游客去动物园专门就为了看这一“著名景象”。

2002年,研究员收集了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的3290条参观记录,发现人们更偏爱拥有亲密活动关系的动物,比如猩猩。人们会发自本能用人类的行为逻辑去解释动物的行为,认为它们是拟人化的,并且感到一种“窥视”的乐趣。

而在游客看不到的地方,动物的保育工作,也是动物园存在的意义之一。 但同样,也并非所有所有动物园都能做好这件事。

比如不少动物园都会引进“罕见”的白虎、金虎等等,实际上,白虎是虎可遗传基因变异的结果,在自然界中出现的概率很小,至于金虎和雪虎,则都是在人工环境下培育出的种类,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

1951年印度有1只雌白虎与3只虎崽被活捉,其中1只虎崽也是白虎,后被取名为“莫汉”。此后,世界上有很多动物园成功繁殖了白虎,而这些白虎都属于“莫汉”的后代。

这样的繁育工作,也已经与动物园建立繁殖种群、保护动物基因的义务相去甚远。

如此列举下去,不禁会让人疑问,动物园真的有存在的意义吗?它不就是动物的牢笼吗?

讨厌动物园的人,认为圈养野生动物的动物园,本身就是有原罪的。而这种“原罪”,要从动物园的历史说起。

人类开始饲养野生动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主要是为狩猎和食物需求而饲养动物。而现代动物园的起源,是在16、17世纪。

在16至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普遍对野生动物怀有浓厚兴趣,不少皇族、王侯和领主开始在宫廷官邸中饲养、展示奇异野兽。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弗洛伦萨的统治者洛伦佐·德·美第奇,就在自己的动物园里收养了猎豹、狮子、大象、熊、公牛和野猪。

当时的欧洲贵族是以攀比、炫耀为目的饲养动物,在他们的动物园中,数量多的是本土动物,但更受欢迎的是奇异动物,因为后者可以昭显主人的地位。

贵族们把不同种类的动物随意养在同一个园子里,导致了动物的高死亡率,他们就需要不断补充新动物,而这进一步彰显了贵族之间的财富差别。

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随着贵族、国王的倒台,这些贵族动物园中的动物统一安置到巴黎植物园中的动物园。巴黎植物园的建立,是为了研究动物们的科学价值,这是现代意义上动物园的概念萌芽。

终于在1828年,在伦敦的摄政公园,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动物园——摄政动物园,这也就是后来的伦敦动物园。

到了当代,建立动物园的意义,早已经不是搜罗、收藏奇异动物,在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制定的《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保护策略(2005)》中,将现代动物园的功能归纳为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

保护教育是动物园的首要职能。动物园通过展示动物行为,让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公众,有机会了解这颗星球上不同生物的奇妙之处。

动物园设计师张恩权在《动物园设计》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动物园在一定程度上治好了人们的‘自然缺失症’。”

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破坏让动物园宣传和保护濒危动物、进行动物科研的职责越发重要。

写过《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的科普作家花蚀认为,动物园是一个剥夺了动物自由的地方,但动物园对珍稀动物的保护,对公众进行动物、自然方面的教育,才使这里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地方。

好的动物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很多动物保护人士会把新加坡动物园群作为一个例子。

在新加坡动物园中,铁笼、玻璃笼、水泥坑都是很少见的。这里的红毛猩猩拥有自由活动区,它们有上千平米的绿化地、高低错落的爬架,甚至十几米高的大树。

这些红毛猩猩可以自由地攀爬,穿梭,它们常常就在游客头顶嬉戏玩耍,这和我们在其他动物园见到的,那种孤独地坐在水泥地上、百无聊赖的猩猩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新加坡动物园场馆设计的优秀之处,我们记忆中的动物园,总会有“坑式”设计,游客是从上往下看熊、猴子、狮子老虎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