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碧桂园官方最新透露的消息,其实截至9月30日,博智林已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多款,可以满足主要建筑工艺工序。
其中近40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应用,已有10多款机器人进入产品化阶段。包括楼层清洁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和墙砖铺贴机器人,目前已分批上岗。
博智林目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砖铺贴机器人施工效率是人工的2倍,施工质量优于人工,且施工成本低于人工。
更重要的是,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精准度更是远远优于人工操作,以及在高危、高污染的环境下工作可大大减少人体损害,保障人的健康安全。
据介绍,相比其他制造行业来说,建筑行业的生产力低得惊人,尤其是现场施工作业,至今仍完全依赖于人工。铺贴机器人联合智能控制软件,使施工更加灵活便捷,大幅提高了生产力。
此外,铺贴机器人在工作时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噪音,它能够通过预先从电脑载入的作业面积、瓷砖尺寸等这类数据自动计算、规划、调整工作程序。
同时,智能机器人执行建筑施工任务本身有着先天技术优势,如地砖铺贴机器人通过传感器、驱动装置和机器臂等能够精准地抓取和放置地砖;
移动钻孔机器人利用计算机控制程序和激光定位加以引导,可完成毫米级的施工作业;
外墙喷涂机器人可不惧高空工作;楼层清洁机器人搭载智能工控硬件,抗震防尘,能够在粉尘环境下7*24小时清扫楼层石头、杂物等。
过去曾由建筑工人亲力亲为的建筑工序,例如砌砖、砌墙、刷漆等,在未来或将由机器人代劳。而大众在电视电影等剧作中看到的“机器人盖楼”等场景,也逐渐变成现实。“AI+机器人”的应用将建筑工作的品质和效率提高了数倍,势必会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进一步商用。
据碧桂园透露,目前位于顺德北滘的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外墙的刷色,均是由碧桂园制造的机器人粉刷,机器人作业免除了工人在户外施工的危险。
按照发展蓝图,博智林机器人将在顺德打造面积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建立机器人产业集群。
据悉,除了上述提到的9款43台建筑机器人,覆盖了主要的建筑工艺工序,后续博智林将会有12款104台陆续交付。自此,博智林创立的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在一线投入使用,开启实战模式。
碧桂园消息称,接下来,建筑机器人将会不断使用在博嘉拓承接的机器人谷人才房项目、凤桐花园项目和广州增城陈家林南项目、青岛和扬州的工厂项目等多业态工程上。
通过积极投身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实践,博智林将开拓更多建筑施工智能化应用场景,研发更多款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建筑机器人。
事实上,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才刚刚起步,建筑机器人的开发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日本最为领先,韩国、美国、德国、西班牙等的建筑机器人发展迅速,而且目前对于极限环境下的智能建造(NASA)也越来越被重视。然而,国内依然鲜有企业入局,对于敢于杀入这块市场的机器人企业,还是值得肯定。
难度是其中一方面,因为建筑机器人应用主要在四个方面:设计、建造、破拆、运维。
例如设计方面,主要指Autodesk,目前一直在筹划如何让机器人来代替CAD,成为设计师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满足于成为设计师的辅助工具。目前建筑市场上的设计工具很少,一定程度上仍无法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需求。
建造方面是建筑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目前开展机器人应用较多的环节,机器人建造分为工厂和现场两个领域,现场建造仍是机器人应用的难点。
破拆方面是除了爆破以外,未来大型建筑的破拆、资源再利用将是未来巨量建筑的一个难题,机器人将派上用场。
而运维方面是建筑机器人的持久性应用领域,涉及到管道检测、安防、清洁、管理等众多运行维护的场合。
如今,国际上的建筑机器人已经非常细分,已经初步发展成了包括测绘机器人、砌墙机器人、预制板机器人、施工机器人、钢梁焊接机器人、混凝土喷射机器人、施工防护机器人、地面铺设机器人、装修机器人、清洗机器人、隧道挖掘机器人、拆除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在内的庞大家族。
过去,建筑行业是一个卖方市场,造好就是赚到。但最近几年房子越来越难卖,利润越来越薄。加之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严重,越来越难招聘和管理。这个行业有了利用技术来追求提效降本的迫切需求,这也是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很现实的问题。
市场研究机构Tractica在2019年5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计划将建筑机器人大规模投入使用,预计截至2025年,将有超出7000台建筑机器人被应用到建造和破拆领域,市场规模达到2.26亿美元。
同时国家政策为这些企业开了一扇新门,不久前国家住建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淘汰建筑业落后产能、鼓励以质量效益为牵引,体系化推进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的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建造。
自碧桂园开始做机器人后,两年来,博智林围绕“建筑机器人+BIM+新型装配式”,招聘了大量高端人才,在建筑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领域积极探索,也通过不断系统化、标准化,加速搭建中国的智能建造研发体系。
除了建筑机器人本体和集成、关键零部件以及核心技术,博智林还布局了建筑工业化全周期体系,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批建筑机器人产品正在走上工地、走向市场。
不仅是建筑机器人,目前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集团在机器人集成方面其实已经走得很远。2019年5月碧桂园成立的千玺机器人集团,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研发制造、系统搭建、整体运营从0到1的快速推进,尤其与优傲、遨博等企业的合作,也使得碧桂园的餐饮机器人有了更大的拓展性。
截至2020年10月,碧桂园旗下的千玺集团已有11家机器人餐厅实体门店正式对外营业,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达80多种,其中有61款投入使用,涵盖火锅、中餐、快餐、煲仔饭等多个业态。目前碧桂园已经在安排生产适合机器人使用的铝模、顶架、爬架、墙板,餐厅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已经由机器人来完成,并计划2020年内完成100家机器人餐厅的开业。
在今年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 千玺机器人集团向湖北捐赠两批自主研发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单台设备出餐效率每小时达120份,全程实现自动烹饪,提供24小时无接触式免费热餐服务, 为医护人员的后勤需要提供了极大保障,也收获了很多好评。
虽然早期快速的人才流动和激烈的竞争,使得外界对此褒贬不一,但在品牌和市场支持下,碧桂园的机器人也逐渐稳定了局势并打开了局面。
除此之外,农业方面,碧桂园也正尝试将高科技引入到生产作业中,推进农业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包括前端研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中端生产组织,以碧优选社区门店为主体的终端销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