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电监局支持民资进入电力市场

推动民营资本进入电力市场,政策层面的支持正向前推进。昨日,华中电监局重庆业务办正式对外公告《华中电监局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实施办法》,明确了从多个方面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电力市场。该办法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

《华中电监局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实施办法》的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管理协会会长曾庆林昨日告诉商报记者,作为全国各电力监管派出机构出台的首个为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市场环境的规范性文件,该办法出台,释放出为民企扫清进入电力市场障碍的积极信号,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重庆电力行业的民企手握流动资金超过50亿元,这些资金将决定择机加大在电力市场的投入。”

近年来,随着民间投资加快进入太阳能、生物质能、水电站投资建设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行业,市场公平竞争问题逐渐凸显。商报记者了解到,为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近日,华中电监局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华中电监局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实施办法》(后简称《办法》)。

《办法》中明确指出,支持和引导符合资质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及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同时,将积极引导、培育民间资本投资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在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和施工水平等方面满足许可证各项条件,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在开展业务时的确处于弱势状态,有的工程项目审批程序被无故拖延,只能在夹缝中谋生存。”重庆一民营电力设备安装公司高层说,如何破除垄断,为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管理协会支部书记路显明告诉商报记者。

针对民企普遍反映的问题,在华中电监局近日出台的《办法》中,明确将重点从五个方面为民资进入电力市场扫清障碍。

《办法》中指出,首先要加强对供电企业办理用电业务情况的监管,防止相关企业在用电申请、中间检查、竣工检验及装表接电等环节设置障碍,妨碍市场公平竞争。

其次,杜绝相关企业设置“二次许可”排斥民资,对涉嫌存在用户受电工程“三指定”和妨碍电建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第三,要推进电建市场中电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以及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等领域开放。

第四,要加大检查力度,及时纠正违反国家有关转包或分包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业务规定的行为,保障民企合法权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办法》中还提出,将督促电网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与民营发电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确保调度和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监督电网企业公开新建机组接入系统的审核程序、审核标准和审核进度,保障民间资本投资的发电机组公平、无歧视接入电网;要保障可再生能源公平、无歧视接入电网,并按有关规定优先调度。

昨日,商报记者与华中电监局重庆业务办取得联系,试图了解目前重庆民营资本在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未果。但来自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管理协会的消息称,目前,我市民企涉足电力行业两大业务板块,一是以小水电为代表的发电行业,另一个板块就是电力安装工程领域。

“经统计,重庆涉足电力安装工程的民营企业有114家左右,在册员工上万人。” 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管理协会支部书记路显明说,目前,我市电力承装(修、试)业务一年的工程总量可达600亿元,但民营企业“吃到嘴”里的,最多仅占10%的份额。

“由于审批遭遇双重标准等原因,大部分民营电力承装修试企业不得不依附于国企下面的三产企业,盈利甚微。”路显明表示,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建设市场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市场交易平台,招投标各自为政,公开程度不同,对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一,其“公平、公开、公正”落实也常有缺陷。

江津小水电行业协会副会长朱万彬则表示,根据各区县小水电协会的调查,目前,我市共有上千座民营小水电,涉及总投资为60亿元以上,装机容量达80万千瓦。

“由于成本日益上涨、上网价偏低等原因,从2009年开始,重庆的民营小水电就一直是九成亏损的状态。”朱万彬透露,以江津的38家民营小水电企业为例,目前单家企业的裁员比例达到了30%~50%,转型的则占两成。“更极端的是,有的小水电站只剩下夫妻二人坚守阵地,住在电站里既当老板又是工人。”

对于亏损现状,朱万彬透露,他所在的江津洞底下水利发电有限公司,有一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的水电站,年发电量为300万度左右。除去每年至少要还贷72万元,加上维持电站运营需要8个工人每年产生的13万元成本,以及需要上缴的5万元税金,实际运行下来,每年还要倒亏20多万元。“我现在只能外出打工,到朋友的电力安装工程公司当起了总经理。”

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管理协会会长曾庆林认为,华中电监局出台的《办法》释放出积极信号,对民企进入电力市场来说是重大利好。

“我自己本身就有一家电力工程公司,未来3~5年内,将加大在重庆等地的投资力度。”曾庆林说,目前,他的公司已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近期将招聘30多名业务员,专门负责谈订单、开拓市场。此外,还计划出资1.5亿元购置新设备,准备一展拳脚。

曾庆林还表示,经协会初步统计,5年内,重庆民营电力安装企业新增的资金投入量将高达50亿元以上,“这些资金,将择机投入电力市场。”朱万彬则说,希望在政策层面的关注下,民营小水电能逐步走出亏损。

曾庆林、朱万彬等人士均认为,办法出台后,能否尽快落实是关键。为推动打破“玻璃门”,下一步,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正常运行。同时,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还应加大公开披露电力负荷等信息的力度,让民企及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等情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