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中国建造”优化升级。一批自主创新软件崛起,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世界顶尖水准建设项目成为“中国建造”的醒目标志,建筑业从现场搅拌砂浆、“满面尘灰”的传统作坊式时代,发展到“像造汽车一样造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动“中国建造”优化升级。一批自主创新软件崛起,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世界顶尖水准建设项目成为“中国建造”的醒目标志,建筑业从现场搅拌砂浆、“满面尘灰”的传统作坊式时代,发展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建筑工业化时代,正在向数字建造时代迈进。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已经发展了70年左右,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我创新,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70-80年代迎来第一次发展,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进入低潮期,直至20世纪末期,才开始新一轮的发展。目前全球装配式建筑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亚洲地区主要有日本、新加坡等国,美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占全球市场的19.5%,欧洲占25.6%,亚洲占49%。虽然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至今不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自2013年以来,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接近40%。
近年来,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城镇化及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进入高速发展及创新期,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多次出台指导性、惠普性及鼓励性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目前,从装配式建筑总量来看,2021年已经达到7.4亿平方米,从全国形势来看,装配式建筑已经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补贴制度标准,将助力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雄安新区80%至90%都是装配式建筑。北京市仅保障性住房的装配式建筑规模已达到很高比重。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主要的建造方式,也必将迎来行业新的增长机遇。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已经发展了70年左右,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我创新,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70-80年代迎来第一次发展,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进入低潮期,直至20世纪末期,才开始新一轮的发展。近年来,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城镇化及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进入高速发展及创新期,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多次出台指导性、惠普性及鼓励性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目前,从装配式建筑总量来看,2021年已经达到7.4亿平方米,从全国形势来看,装配式建筑已经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国务院总理在9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更是全面系统指明了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粗放式发展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特别是建筑业普遍采用的现场浇(砌)筑方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垃圾排放量大,扬尘和噪声环境污染严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粗放建造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浪费将无法扭转,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并将极大地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建筑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证明。装配式建筑相比现浇建筑,建造阶段可以大幅减少木材模板、保温材料(寿命长,更新周期长)、抹灰水泥砂浆、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消耗,并减少80%以上的建筑垃圾排放,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带来的杨尘和噪声污染,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建筑综合质量和性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筑业面临改革创新的重大挑战,发展装配式建筑正当其时。
一是可催生众多新型产业。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特点就是量大面广,产业链条长,产业分支众多。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够为部品、部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相关企业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再造和增加就业。特别是随着产业链条向纵深和广度发展,将带动更多的相关配套企业应用而生。
二是拉动投资。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投资建厂,建筑装配生产所需要的部品部件,能带动大量社会投资涌入。
三是提升消费需求。集成厨房和卫生间、装配式全装修、智能化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将促进建筑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居民和社会消费增长。
四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从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发展经验看,凭着引入“一批企业”,建设“一批项目”带动“一片区域”,形成“一系列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劳动力减少、高素质建筑工人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筑业发展的“硬约束”加剧,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同时建造方式传统粗放,工业化水平不高,技术工人少,劳动效率低下。
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会“倒逼”标准化设计、部件部品生产、现场装配、工程施工等环节,促进建筑行业摆脱低效率、高消耗的粗放建造模式,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模式、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
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里预制生产大量部品部件,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更为可控;施工装配大大减少了传统现浇施工现场大量和泥、抹灰、砌墙等湿作业;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可以缩短1/4左右的施工时间。此外,装配式建造方式还可以减少约30%的现场用工数量。
通过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摊薄建造成本,有利于突破建筑业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要在巩固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参与全球分工,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升核心竞争力,利用全球建筑市场资源服务自身发展。
装配式建筑将工业化生产和建造过程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应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强调科技进步和管理模式创新,注重提升劳动者素质,注重塑造企业品牌和形象,并以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先发优势,能够彻底转变以往建造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单纯拼劳动力成本的竞争模式。
同时,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重点进行方案策划、在前期阶段,介入一体化设计先进理念,注重产业集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补“短板”。发展装配式建筑将促进企业苦练内功,携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抢占国际市。